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81篇
  免费   4913篇
  国内免费   2972篇
电工技术   3033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6605篇
化学工业   2826篇
金属工艺   4416篇
机械仪表   7446篇
建筑科学   7968篇
矿业工程   1763篇
能源动力   1478篇
轻工业   1157篇
水利工程   1945篇
石油天然气   1689篇
武器工业   731篇
无线电   2177篇
一般工业技术   9460篇
冶金工业   2064篇
原子能技术   544篇
自动化技术   3363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531篇
  2022年   1026篇
  2021年   1297篇
  2020年   1375篇
  2019年   1191篇
  2018年   1196篇
  2017年   1538篇
  2016年   1731篇
  2015年   2014篇
  2014年   3002篇
  2013年   3034篇
  2012年   3890篇
  2011年   4232篇
  2010年   3143篇
  2009年   3371篇
  2008年   3111篇
  2007年   3800篇
  2006年   3295篇
  2005年   2713篇
  2004年   2243篇
  2003年   1873篇
  2002年   1537篇
  2001年   1208篇
  2000年   1138篇
  1999年   955篇
  1998年   732篇
  1997年   681篇
  1996年   533篇
  1995年   503篇
  1994年   401篇
  1993年   292篇
  1992年   255篇
  1991年   170篇
  1990年   159篇
  1989年   126篇
  1988年   95篇
  1987年   58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9篇
  1973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4年   1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51.
基于振动参数的钻井井架安全承载力评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井架结构振动理论、有限元分析和实验室简易模型的试验研究,提出了以振动频率为基准,载荷下降系数为依据诊断钻井井架结构安全承载能力的方法。根据井架的具体结构形式和受力特征,将井架简化成一根沿长度上质量均匀分布、刚度恒定的简支梁,用振动理论推导出了井架固有频率的平方与作用载荷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并通过有限元分析对这一关系进行了验证;提出了通过测试井架在两种不同栽荷作用下的固有频率推算井架临界承载并以此评定井架安全承载能力的方法;在实验室内制作了与A型井架相类似的模型,进行了逐级载荷下的固有频率测试,分析总结出适用于井架现场评定的具体方法,最后应用此方法对现场在役井架进行了测试与安全承载能力评定。该评定方法为井架测试、安全评定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对保证钻井安全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2.
A numerical technique for modeling fatigue crack propagation of multiple coplanar cracks is presented. The proposed method couples the extended finite element method (X-FEM) [Int. J. Numer. Meth. Engng. 48 (11) (2000) 1549] to the fast marching method (FMM) [Level Set Methods & Fast Marching Methods: Evolving Interfaces in Computational Geometry, Fluid Mechanics, Computer Vision, and Materials Scienc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UK, 1999]. The entire crack geometry, including one or more cracks, is represented by a single signed distance (level set) function. Merging of distinct cracks is handled naturally by the FMM with no collision detection or mesh reconstruction required. The FMM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Paris crack growth law is used to advance the crack front. In the X-FEM, a discontinuous function and the two-dimensional asymptotic crack-tip displacement fields are added to the finite element approximation to account for the crack using the notion of partition of unity [Comput. Meth. Appl. Mech. Engng. 139 (1996) 289]. This enables the domain to be modeled by a single fixed finite element mesh with no explicit meshing of the crack surfaces. In an earlier study [Engng. Fract. Mech. 70 (1) (2003) 29], the methodology, algorithm, and implementation for three-dimensional crack propagation of single cracks wa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simulations for multiple planar cracks are presented, with crack merging and fatigue growth carried out without any user-intervention or remeshing.  相似文献   
53.
Prediction of brittle-to-ductile transitions in polystyren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this study it is attempted to predict brittle-to-ductile transitions (BDTs) in polystyrene blends, induced either by an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or by a decrease in inter-particle distance. A representative, two-dimensional volume element (RVE) of a polystyrene matrix with 20% circular voids, is deformed in tension. During deformation a hydrostatic-stress based craze-nucleation criterion [1] is evaluated. The simulations demonstrate that crazes initiate at low temperatures while a transition from crazing to shear yielding (BDT) is found around 75 °C. The numerical results correlate well with tensile tests on similar heterogeneous polystyrene. The presence of an absolute length, as experimentally found, is more difficult to explain. Near a free surface a Tg-depression is measured for polystyrene and also the resistance to indentation in polystyrene is lower than expected from bulk properties. Both observations are rationalised by an enhanced segmental mobility of chains near a free surface. As a consequence of these findings, an absolute length-scale could be incorporated in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s. For simplicity, the length-scale is modelled by taking a temperature gradient over a thin layer near the internal free surfaces of the RVE. Deformation of the RVE with different absolute length-scales shows that indeed also the experimentally found brittle-to-ductile transition can be predicted if the ligament thickness between the inclusions (‘voids’) in polystyrene is below a critical value of ca. 15 nm.  相似文献   
54.
郑炜 《电信科学》2003,19(1):42-47
电信企业信息化的实质就是赋予电信企业精细化的企业资源整合能力,本以此认识为出发点,通过定义基本的信息化业务元素,需求参数和基本信息处理机制,构建出带有行业共性的电信企业信息化统一模型,该模型针对目前电信企业信息化中常见的和潜在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5.
面积坐标法构造含转角自由度的四结点膜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四边形面积坐标作为工具,构造了两个含转角自由度的广义协调四边形单元AQ4和lAQ4。它们通过强式分片检验,与同类单元相比,具有很高的计算精度,能消除梯形闭锁现象,有很强的抗网格畸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6.
弯曲性分叉河道中水流特征复杂,对污染物扩散有很大影响。为了定量分析其水流特征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采用有限元方法求解弯曲性分叉河道中的污染物扩散数学模型,研究其中污染物扩散的状况。主要针对河道回流、绕流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进行了详细数值模拟计算,并分别给出了可视化结果及平均的扩散距离。计算结果表明:边界层稍微减弱污染物的扩散,弯道分离使污染物扩散呈现多向扩散,而回流和绕流尾迹区使污染物很难扩散,从而有利于泄漏污染物的收集和集中治理。  相似文献   
57.
径向水平井弯曲转向机构影响因素仿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径向水平井钻进中钻杆弯曲转向前进运动困难的问题,通过建立弯曲转向机构仿真有限元模型,对其主要影响因素:滑道轨迹曲率、间隙、工作压力、滚轮形状与位置和钻杆壁厚等用ANSYS软件进行仿真研究。研究表明:影响截面变形的主要因素是滑道曲率的改变和滑道摩擦因数,钻井失败时钻杆所受阻力的增大不是因为升高工作压力导致截面变形过大与滑道干涉所致,钻杆经校直段,钻头中轴线与校直中心线存在一定的角度,即钻杆的前进轨迹就会偏离理论值,或与地层干涉,或可能再次发生弯曲变形;另一主要原因是转向器滑道工作恶化。增加钻杆壁厚,降低工作压力和滑道摩擦因数,设计合理弯曲转向机构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58.
分析了试井技术的发展趋势,对有限元分析技术及其发展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重点阐述了利用有限元技术进行三维建模的方法和步骤,尤其是对复杂的非对称边界和非均质油藏的建模方法和技巧进行了深入探讨。利用数值试井技术,石油工程师可以方便准确地对复杂油藏和边界进行建模,试井的模拟过程和油藏任意位置的压力瞬间变化都可以通过图形和颜色的变化显示出来,解释的精度和速度都得到了大大地提高。  相似文献   
59.
聚合物熔体的非等温平板收缩流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有限元法模拟了Carreau流体在4:1平板收缩口模中的非等温挤出流动,采用3节点的三角形单元对速度、压力和温度进行等阶插值,运用特殊的罚函数处理流体的不可压缩条件,解决了压力场的数值振荡问题,并用改进的Newton迭代法对非线性方程进行求解,成功地计算了Carreau流体在平板收缩流动中的速度、压力、粘度以及应力的分布,同时得到温度场的分布,计算的应力分布与实验的结果及Renardy的分析结构相符。  相似文献   
60.
X射线光刻掩模背面刻蚀过程中的形变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了理论模型以验证有限元方法用于X射线光刻掩模刻蚀过程数值仿真的正确性。利用相同的有限元技术,对X射线光刻掩模的背面开窗、Si片刻蚀过程进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图形区域的最大平面内形变(IPD)出现在上、下边缘处,最大非平面形变(OPD)出现在左、右边缘处。此外对Si片单载荷步刻蚀和多载荷步刻蚀的仿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图形区域最终的形变量与Si片刻蚀的过程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